創新台灣系列報導(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28日電)蓋廟創新用電腦設計,許忠富精準拿捏細節,整合建築及材原味手工蛋捲料生產一貫作業,保存傳統技藝。現在正構思3D機械化雕刻,要將「神明的家」蓋得更美更堅固,並拓展國際觀光。

出生在雲林縣麥寮、57年次的許忠富,比別人早一年讀國小,由於跟不上,常在放學後被老師留下輔導,但總是班上倒數三名內,對讀書失去興趣;上了國中,自願做麵包,因為每週有2天不用上課。

國中畢業後,父親要許忠富繼續讀書,他說「做什麼都可以,就是不要讀書」,正好村裡蓋廟,就去當木雕學徒,16歲那年首度出遠門,跟著師傅去花蓮偏鄉,要幫忙燒菜煮飯,生活條件不好,卻鍛鍊適應能力。

他回想當時,有一天晚上,偷偷學雕刻,拿起刻刀和木材,「第一刀就往自己左手大拇指刻下去」,現在疤痕歷歷在目,成為鞭策他的記號。

許忠富說,當學徒第一天就想自己當老闆,出師(學成)後,「哪裡蓋廟哪裡去」,當學徒時跟著師傅學習蓋廟每一細節的點滴技術,自己當師傅後四處工作,無形中增廣見聞。

當兵時,運用專長雕刻龍鳳柱、八駿馬送給長官,中國網路行銷 深受喜愛,放榮譽假回家還是打工,存錢準備開店,退伍後一週,雕刻社開幕了,憑著年輕人的「骨力(勤快)」拓展業務。

事業轉捩點在民國83年、26歲時,崙背鄉大有村一間宮廟興建,去中國大陸買石材,邀他監工雕刻,這時接觸大陸雕刻工,發現工資低廉,於是決定在大陸福建設廠。

期間高雄電動床設廠需要資金,許忠富商量用家裡土地貸款,帶父親去農會簽名對保時,看到父親掉下眼淚,「心想這下子壓力更大,不拚成功不行」,一個人當兩個人用,生產建材由員工來,業務自己跑。

他說,記憶深刻的一次,是85年在宜蘭宴請廟方人員,錢花光了,開車往台北半路沒汽油,在車上睡到天亮,隔天打電話請朋友拿錢來加油後再上路。

86年時廠房規模再擴大,事業版圖跨兩岸及東南亞,他說,要感恩好運和貴人相助,「如果重來一次,也不可能辦到」;但不料,隔年大陸廠失火付之一炬,百般無奈重啟爐灶、繼新竹農地買賣續向前,因為已接訂單要完成。

早在民國80年代初期,許忠富就運用電腦建立資料庫,用電腦繪圖將建廟每一細節畫圖,單是一根龍柱要畫1個月,一間廟要耗時兩年。

整合蓋廟的設計、結構(板模)、石雕、木雕、彩繪剪黏貼交趾陶等5步台灣騰訊驟為一條龍,結合各步驟的業師完成,他說,當時其他師傅潑冷水、認為不可能,但後來實現了,且印證禁得起地震考驗。

用電腦畫設計圖、計算結構力學、盤點所需材料、人工需要多少等,許忠富說,建築師看到為之驚訝,而九二一地震前承包興建的廟宇,完好無缺,其他許多廟宇不敵地震而受損,業界視為奇蹟。

許忠富創新用電腦蓋廟,整合人才、技術和材料生產一貫作業,公司企業化經營,還利用熱氣流向上原理,開發被稱為「神明點鈔機」的自動吸金紙環保金爐。

九二一地震後生意暴量,同時期承包興建30多間廟宇,加上電視媒體報導,名氣更響亮,麥寮人稱他為「蓋廟大王」。

面對雕刻人才難覓、技藝失傳之虞,許忠富說,正走向精緻化,設觀光工廠在展示廟宇建築之美,也當成樣品屋,讓顧客選擇不同設計、材料及裝飾,讓其瞭解蓋廟不需耗時花大錢,又堅固。

已著手規劃用3D機械自動化生產,因應缺人工窘境,許忠富說,市場需求仍大,用機械取代人工、用現代科技設備保存傳統技藝與工法,已是趨勢,精準度、藝術美一點都不缺。

不只在廟宇建築創出一片天,許忠富還經營綠能園區,推廣環境教育等,到現在還不時購買建築類書籍充電,他說,花了上百萬買書,時時觀摩學習,才能跟上時代腳步。

許忠富說,盼將廟宇建築傳統技藝和工法,透過科技設備保存以傳承下去,並將經營麥寮美生菜、維護國家古蹟拱範宮、蓋廟整合作業的經驗,推動麥寮國際觀光。



CB3E213A3C6F2F49
arrow
arrow

    ktd04xw3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